close

 

他一直都是個非常感性的人
也正因為如此
感覺才如此接近和動人
我喜歡這樣的人

以下擷取轉貼自放映週報(我覺得裡面的問題都很有深度,是一篇不錯又完整的報導)

從《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》到《艋舺》,您在拍攝現場的狀態有何轉變?

鈕:以前的我以暴烈聞名,要求高,導演椅常常飛出去,煙桶常出現在半空中,這次從來沒有過。現在的我比較能夠面對自己的焦慮,不會掩飾自己的脆弱,以前的我抱持著對於一個男人、尤其是對於一個領導者的期待,我必須強悍,但也許我內心當時真是非常脆弱,需要擁抱。這次的我不吝於展露那份脆弱,把很多以前拿鞭子的精力和時間,拿來建立愛與支持,用擁抱替代了以前手上的那根長鞭。我覺得這是最大的不同,所以我在現場常哭,我陪演員進入那個狀態,我哭;我看到他們演得太好了,我哭;我看到工作人員太投入了,我感動了,我哭;或因為他們的表演讓我想到我的少年時代,我哭;我跟李烈吵架,我也哭了。這在以前都是不可能的事情。現在很多時候我盡量放鬆,和他們討論、開玩笑,不再當一個絕對威權的家長,跟演員之間像青少年一般地相處,現場真的營造了一個很好的氣氛。我試著放下,放下對結果的執著,我很高興我做了這樣的決定。

您導演過數部口碑甚好的偶像劇,包括《吐司男之吻》(2002)、《求婚事務所》(2003)、《我在墾丁*天氣晴》(2007)等,執導電視劇的經驗如何反饋在您的電影執導工作上?
鈕:五年前,在我還是井底之蛙的時候我就說了,台灣電影的未來在偶像劇,其實這個觀察一直到現在為止我仍然覺得非常準確。我和蔡岳勳都是從拍偶像劇崛起的,我們都是熱愛電影的人,可是當時的環境不容許我們投入電影創作,所以我們是用很高的標準、很高的自我要求在拍電視劇;換句話說,根本的心態是一樣的,我是把電視當電影拍。電視和電影當然不一樣,因為載體不同、預算不同、規格不同、遇到的對象不同、映演場域也不同,電影銀幕那麼巨大,更要在乎細節,不過基本心態不會差太多,重點還是怎麼樣透過劇情讓感受傳達。那時候我就覺得偶像劇是太好的練習了!我現在一直在說服林書宇、程孝澤、連奕琦這些下一輩我看好的導演,一定要去拍電視劇,因為必須在這麼短的時間、這麼低的預算內完成。我個人在偶像劇的操作裡面,培養了明星、有了說故事的技術、學會了分鏡、知道怎樣讓觀眾哭怎樣讓觀眾笑、知道怎麼控制現場,也建立了一些跟我一路走來的群眾,養成看了我的作品能夠產生連結的那一些人,我覺得這真是太棒了!我感謝我過往經驗的一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eanswer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